隨著蘋果Apple Watch發售的臨近及智能手表可能存在的市場空間,日前國外有評論認為,亞馬遜應該加入到智能手表大戰中,就像當初Kindle平板電腦一樣,并有可能對蘋果Apple Watch造成沖擊,甚至終結Apple Watch。那么亞馬遜真的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真的可以終結Apple Watch嗎?或者說亞馬遜推智能手表的勝算和意義有多大?
也許是當初亞馬遜在平板電腦市場階段性的成功,讓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亞馬遜進入當今熱門的硬件市場肯定有勝算,盡管之前的Fire智能手機遭遇了慘敗。其實單就所謂成功的亞馬遜平板電腦,最初起決定作用的是其在當時平板電腦市場超低的價格。但隨著平板電腦產業的成熟和諸多廠商的進入,亞馬遜當初與蘋果iPad相比較的價格優勢不在,而后來發力的廠商多也是專注硬件的企業,例如聯想、華碩、三星等,在成本控制更具優勢,最終導致亞馬遜在平板電腦市場跌出了前5。我們在此簡單分析亞馬遜平板電腦,主要是想說明,亞馬遜所謂在硬件市場的成功(例如Kindle平板),主要靠的是價格,而并不具備引領一個硬件產業創新和發展的實力,這點與蘋果有著本質的差別。
回過頭來看現在的智能手表產業,從去年看,三星以120萬的出貨量位居榜首,其次是Pebble,出貨量70萬塊,排在第二,第三位是fitbit,出貨量為60萬。除了前三之外,后面的索尼、聯想(主要并購的Moto智能手表)、LG等的出貨量均比較接近,在42~55萬之間。可以說整個智能手表產業的盤子并不大,且呈現市場的長尾效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下的智能手表產業還處在初級階段,而這種初級階段,除了需要出貨量增長的刺激外,更需要的是對智能手表的重新定義。即為智能手表找到其準確的市場定位、應用場景等,這也是為何業內期待蘋果Apple Watch的主要原因。但即便是蘋果,業內仍對其Apple Watch能否定義智能手表產業(就像當初重新定義平板電腦)存有疑慮,既然連蘋果Apple Watch都如此,那么亞馬遜在所謂終結或者說推智能手表前,首先需要做的是重新定義,甚至是引領智能手表產業,但就像我們之前分析Kindle平板電腦時所言,亞馬遜從來不具備這種能力。
另外,雖然智能手表產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市場存在的對手已經遠超當時亞馬遜進軍平板電腦挑戰蘋果iPad時的玩家,除了傳統的智能手表廠商外,傳統手表廠商(例如瑞士相關手表廠商)、智能手機廠商(例如聯想、索尼、LG、華碩等)均進入了這個市場。更為重要的是,智能手表的ASP(平均售價)在去年已經降至200美元以下,而像Pebble、 Fitbit等廠商智能手表的ASP僅為120~130美元左右。這意味著亞馬遜當初在平板電腦獲得成功的最大優勢低價在智能手表產業中已經不復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智能手表市場中,其品牌和市場表現與智能手機密切相關,這主要和當下智能手表在應用上與智能手機重疊或者補充有關。這也是為何三星進入智能手表時間不及傳統的智能手表廠商(例如Pebble),但在出貨量上卻反超的主要原因,而蘋果Apple Watch之所以被業內看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品牌及市場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在當下業內對于智能手表定位尚在摸索的初級階段時,智能手機業務起著主要的推動作用,可惜的是,與蘋果等企業相比,之前Fire智能手機的失利,不僅讓亞馬遜失去了這個主要,也可能是惟一的推動力,還自然讓業內對其在智能手表的努力和能力產生懷疑。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智能手表產業不確定的定位及已經確定的對手如林及亞馬遜低價優勢的喪失,讓亞馬遜進軍智能手表市場毫無利好可言,更不用說去終結蘋果的Apple Watch。